主页 > imtoken的钱怎么拿出来 > 《经济学人》写道:“比特币牛市有三大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审视它?

《经济学人》写道:“比特币牛市有三大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审视它?

imtoken的钱怎么拿出来 2023-03-10 06:57:41

麦田财经

—| 用心发现价值|—

比特币牛市历史_比特币还有牛市吗_比特币牛市后期

《经济学人》杂志一个月前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加密货币存在内在问题,这将使牛市成为不可能。

看到这本著名的家具杂志上的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到好奇。 不过,在介绍这篇文章之前,我想介绍一下《经济学人》的一些背景,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文章。

毫无疑问,比特币是近两年投资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问题。 反对者中不乏有声望的人物,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当然还有“股神”沃伦·巴菲特。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 加密货币的拥护者属于异端经济学范畴。

比特币还有牛市吗_比特币牛市历史_比特币牛市后期

《经济学人》杂志虽名为《经济学人》,但并非纯经济学学术刊物。 而是以政商新闻为主,每期还有一两篇科技、艺术方面的报道,还有一些书评。 杂志上的所有文章都没有署名,但往往立场鲜明,处处用事实说话。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

2017年加密货币市场火爆,巴克莱银行、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当年纷纷开展加密货币相关业务,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也于当年相继推出比特币期货。

与此同时,模仿比特币的加密货币也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表现优于比特币。

对于这样的趋势,《经济学人》自然不容错过。

比特币牛市历史_比特币牛市后期_比特币还有牛市吗

《经济学人》认为,今天的加密货币类似于 199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但即使在这个泡沫中,稳健的商业模式和初创公司也在这波浪潮中不断涌现。 不过,《经济学人》指出,加密货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可能成为其最终失败的关键:

1.实际交易量仍然太低。

中本聪发明比特币已经十年比特币还有牛市吗,但迄今为止,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比例仍然很低。

今年 1 月,中本聪资本研究公布,截至 2018 年,比特币累计交易额达到 3.3 万亿美元,约为 PayPal 的 6 倍。 但是,不乏过度重复计算的问题。

Chainalysis(区块链分析公司)的Kim Grauer表示,这种双重计算问题多来自于比特币价格变动时的应对机制。 如果忽略这些交易,比特币的实际价值只有 8120 亿美元左右。 交易量。

比特币还有牛市吗_比特币牛市历史_比特币牛市后期

其中,约有24亿美元的交易量来自服务商,暗网提供了15亿美元的交易量,其余大致来自投机。

然而,根据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3 月 20 日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的报告,在来自投机的 8000 亿美元中,约 95% 的交易量来自抵消交易以创造高交易量。 美国司法部甚至准备介入调查。

2.不能广泛使用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系统不同比特币还有牛市吗,加密货币并不是设计成现有金融体系的衍生品,而是独立成为一个不同的金融体系。 而其可扩展性和过高的功耗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3.欺诈问题

比特币牛市后期_比特币还有牛市吗_比特币牛市历史

不幸的是,不可逆的交易模式确实是欺诈案件的温床。 业内非常普遍的庞氏骗局也是不可接受的。 《经济学人》在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加拿大交易所QuadrigaCX创始人去世引发的后续讨论,包括创始人Gerald Cotten被舆论怀疑欺诈死亡的事实来说明当前交易所风险过大.

然而,《经济学人》也对加密货币提出了一些支持立场。

文章最后提到,包括“闪电网络”和稳定币机制在内的研究都将有助于加密货币的发展。 并引用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的预测,比特币将在十年内成为“互联网的通用货币”。

然而,正如我们过去看到的大多数关于比特币和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评论一样,《经济学人》杂志的大部分评论也对加密货币持悲观态度。

对比特币的另一个普遍批评是它耗电过多。 《经济学人》在今年 2 月还提供了证据,表明“比特币价格应该与能源消耗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已经脱钩。

比特币牛市历史_比特币还有牛市吗_比特币牛市后期

2018 年,比特币市值暴跌后,能源消耗仍然处于非常高的水平。 截至今年 2 月,比特币价格已较峰值下跌近 80%,但能源消耗仅下降 30%。 换句话说,采矿业并不像比特币价格所暗示的那样具有弹性。

事实上,这被称为确认偏差。 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预期,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导致投机行为比例过高,落入造假陷阱。

尽管如此,《经济学人》还是在文末将区块链技术比作1980年代的人工智能寒冬,以说明区块链终将走向成熟。

事实上,非常有趣的是,从2015年开始,《经济学人》杂志就非常重视区块链作为“信任机器”的潜力及其对高度“信任依赖”的中心化行业或机构的破坏力,比如银行、政府或金融清算系统。 并且认为在当今人们对政府和银行的信任度开始下降的时代,多一点透明度和检查未必是坏事。

自《经济学人》第一篇区块链文章发表以来,我们不断看到区块链技术在《经济学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预测中的应用。

在今年一篇讨论边境检查站是否可以消失的文章中,他们认为区块链将有助于边境的数字化,或去纸化。

作为自由经济问题媒体的领头羊,《经济学人》所持的质疑和担忧,或许可以看作是社会上大多数关心相关问题的人的总体态度。 但是,他提出的意见对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支持者来说也是无法回避的,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诚意。